首页 > 安心创业 >正文:

诚信餐厅,诚信与诚信的故事

时间:2017-03-09 10:02:44    浏览量:221

2002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街上开了一家诚信面馆,这家面馆是四川仁寿人刘霞和丈夫朱五星开的,“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的诚信面馆是怎么开的呢?15年来,对于到底挣了多少钱,刘霞笑着说,“一天挣了好多钱我们没有细算过,但反正肯定是赚了,我们住的房子,就是卖面挣的。”其实,这15年来,刘霞也收到过几次假钱、残币,也有人没带钱,一周后才来补上,但夫妻俩坚定认为,未发现过顾客有故意不付款的情况。
同样是不设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福州一家诚信餐厅4个多月亏了25万元,而这家面馆却以自己的信任换来了顾客的诚信,为什么呢?

诚信餐厅,诚信与诚信

诚信餐厅,诚信与诚信的故事
一定会有人说是素质问题。的确,诚信与否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但决定是否诚信这一结果的,却不仅仅是道德素质这一项。福建那家诚信餐厅,完全凭顾客意愿和良心来给钱,“你觉得值50块就给50块,你觉得值100块就给100块”,而这家诚信面馆,明码实价,一两面3元钱。也许这恰是最大的原因所在,具体而言,前者为顾客付账制造了更高成本——这顿饭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又应当给商家预留多少利润?作为掏钱的一方,顾客在结账时习惯于“少给一点”,实在是正常的人性,甚至不排除因为同预期差异较大,有人甚至不愿给钱。严格来说,就算是不给钱,也不能算顾客违反了契约,因为也许这并不违反他的良心。而面馆就不同了,二两面就是6元钱,只有给和不给的区别,几乎不存在多给和少给的差异。
当价格是一个模糊的区间时,“少给”并不会令人有“我不诚信”的感觉;而当价格是一个透明固定的数字时,“不给”就直接带来了“我不诚信”的心理暗示。此外,金额的大小也会对人的素质表现产生不同影响,两三百元的一顿饭,有人也许抵御不了占便宜的诱惑,但不到10元钱的面钱,绝大多数人还是能扛得住,尤其是在与“我不诚信”这个选项相比时,很容易就做出正确的选择。同理,哈尔滨一个无人看管的“诚信报摊”,半年也没少一分钱,是因为那里的人素质更高吗?也许只是诚信的门槛更低罢了。
小镇上以熟客为主的小店,本就与大城市里的概念餐厅缺乏可比性,经营模式的差异更是会对人们的选择产生影响。诚信是个宏大的命题,经营者要想“我心换你心”,就要让不诚信的诱惑少一点,更让诚信的门槛低一点,立足于从点滴做起,培养人们的诚信习惯,而不是将乌托邦式的理想投于现实,不断试探人性。

在线留言
姓名:
手机:
留言:
*留言不可以为空
*不是完整的11位手机号或者正确的手机号前七位
*姓名不可以为空
本站为资讯展示网站,本网页信息来源互联网,本平台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请用户自行与商家联系核对真实性。此次留言将面向网站内所有页面项目产生留言。
项目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