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丽可心企业信息:
品牌名称 | 可丽可心 |
全国门店数 | 2194家 |
注册资本 | 人民币 |
成立日期 | |
登记状态 | 存续 |
公司类型 | 独资 |
所属省份 | 北京 |
所属城市 | 北京 |
所属公司 | 北京东方可丽可心国际减肥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7号 |
经营范围 | 瘦身减肥 |
可丽可心品牌介绍:
可丽可心自1994年创立以来,连锁加盟网络已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南宁等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至2013年,可丽可心在全国的加盟店总数已达300多家,加盟店员工总数千名,每年服务的减肥客户更是多达数十万。同年,可丽可心更是被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受聘为“全国体重控制保健服务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
可丽可心国际减肥特许连锁机构在辉煌的二十年荣获多项殊荣:“全国体重控制保健服务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世界肥胖症研究会中国国际减肥大会联合推荐品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唯一授权减肥业CETTIC纤体师、纤体顾问实训基地”、“中国专业减肥十大品牌”、“中国专业减肥发展十周年杰出企业”、“中国国际减肥大会标志品牌”、“中国专业减肥十周年专一减肥品牌”、“全国减肥美体消费者首先品牌”、“世界美容师行业协会唯一指定推荐品牌”、“中国美容美体业十强金牌连锁企业”、“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美容美发连锁品牌”、“中国减肥美体行业五星级连锁企业”、“中国国际减肥大会推广内衣品牌”等。
品牌释义:
标志主色延用了可丽可心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绿色,代表可丽可心始终如一的绿色减肥事业,代表着健康、安全、舒适的减肥业专一品牌。
可丽可心的核心图形是一位展开双臂展示优美曲线的自信女子,代表着可丽可心为您提供舒适与美丽追求的服务。核心图型又似一尊典雅的女神像,指引着减肥行业的健康发展方向;又像一颗正在孕育的种子,饱含着健康、美丽的希望。
英文KELIKEXIN恰到好处的组成了一顶尊贵的皇冠,象征着可丽可心完美、高贵的品质;整体标识又像一枚宝石,代表着可丽可心为达到美丽效果的不断追求。
标识整体外形又像一面镜子,代表着可丽可心会陪在你的身边,见证你每天的点滴蜕变。标识整体又似一枚印章,代表着可丽可心的权威和诚信,树立起减肥行业的丰碑。此标识符合减肥行业的基因,而且具有形式美感,简约却不简单,抽象但是很明了,时尚且具国际风范。
可丽可心的创始人程立先生在美容美体行业已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是国内较早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于减肥的先行者。他研发的PRNM心理、调理、营养、动养四合一中医减肥法,经数万肥胖患者实践检验,达到100%的顾客认可,100%的效果,100%的顾客满意度,其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程立先生从1994年80平米的减肥店,到1999年正式成为从事专业减肥的特许经营连锁机构。可丽可心在程立先生的带领下,20年来只做减肥,始终致力于减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安全第一、效果第一、可靠第一”为标准,以实现天下人无胖、无毒、无病的三无健康生活为梦想,誓将减肥事业进行到底,将可丽可心打造成为100%的客户认可和满意的国际专一减肥行业第一航母!
20年的专注发展,成就了他的减肥帝国梦想以及他在中国减肥行业的翘楚地位。程立先生在总结自身技术、营销管理等实战经验的基础上,陆续撰写了《程立广告学》、《程立管理学》、《程立成功学》等一系列减肥行业专著;同时,他还是《中国减肥美体大百科全书》的主编之一,这些著作为可丽可心的加盟商乃至整个美容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借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程立先生誓将减肥定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并以努力实现“愿天下人享有无胖、无毒、无病的三无健康生活”的梦想为己任,大力倡导“中国绿 绿之梦”的绿色减肥健康生活,为国民健康贡献力量。
现状分析:
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肥胖已是影响健康的一大杀手,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全球问题。减肥塑身也是永不停止的话题,为了美的需求,为了身体健康,有无数人有着减肥需求。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病,肥胖已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并以每五年扩大一倍的趋势增加。目前全球有肥胖者至少13亿人,85%的女性和55%的男性都有减肥的愿望,全世界用于减肥的消费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中国减肥需求人数在2013年超过3亿人。
肥胖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中国肥胖人口的增速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快。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人体重超重,但在2005和2011年之间,体重超重人数增加了4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如今中国的肥胖症患者占总人口的5%,这就是1亿人。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2010年3月发表的研究报告,肥胖症的后果开始显现,13亿中国人中已经有9200万在忍受糖尿病之苦。并且患病率在迅速提高,治疗费用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此外,2000年,由此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费用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8%,到2025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