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庄园粽子企业信息:
品牌名称 | 御庄园粽子 |
全国门店数 | 2102家 |
注册资本 | 1000万人民币 |
成立日期 | 1999 |
登记状态 | 存续 |
公司类型 | 民营企业 |
所属省份 | 浙江 |
所属城市 | 嘉兴市 |
所属公司 | 浙江御庄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 | 浙江省嘉兴市禾平路309号9幢 |
经营范围 | 粽子,餐饮 |
御庄园粽子品牌介绍:
浙江御庄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专业生产粽子、月饼、糕点、粮油制品等多元化产品为主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企业,公司座落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御庄园”品牌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距今已逾百年历史。当年陈立惠传承“嘉湖细点”的制作工艺,使御庄园粽子始入人心,如今,其曾孙陈克华不但继承了祖辈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还创造出独特的配方工艺,使“御庄园”品牌历久弥新,从当年一个街头小小粽子铺,发展为拥有规范化生产流程和科学化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企业。公司现拥有生产车间面积逾2万平方米,日生产粽子产能约50万只,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产品营销网络辐射全国市场。
嘉兴“御庄园”,由清廷御厨陈立惠创于光绪三十三年,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1907年因母病重,陈立惠请辞离宫,于王店青禾坊开设了一间售卖宫廷美食糕点的铺子,取名“御庄园”。而每款美食,陈立惠都坚持亲自选料,其间制程考究,选料独特的御庄园粽子更是让王店街坊争相购买,美名远扬。
而今,陈克华先生遵循祖训,传承祖艺,悉心甄选各种优质健康食材,坚持遵循御厨技艺之精华,融入现代高科技规模生产,矢志打造嘉兴传统美食知名品牌。
御庄园人的文化自信
【忠行天下】
春秋时期,吴国功臣伍子胥遭伯嚭诬陷,吴王夫差赐剑,胥留遗言: “孝当尽力,忠当尽命”慷慨殉国。嘉兴百姓为纪念忠臣伍子胥,遂建“伍相祠”,并在每年的端午节,以赛龙舟、食粽子方式祭祀之。
【仁行天下】
春秋时期,西施为越灭吴作出重要贡献。范蠡携西施重至嘉兴择湖边隐居。西施每日妆后倾下胭脂于湖中。后人将此湖命名为范蠡湖。并每逢端午用粽子纪念范蠡和西施。
【孝行天下】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乞和,献西施于吴王。西施随范蠡前往吴国,途径嘉兴思母心切,在檇李上盖上自己的手印,随嘉兴粽子一起包裹,让相邻带返家中。
【礼行天下】
春秋时期,每逢端午嘉兴先民古越族人便纹身、净身、制作粽子祭祀龙图腾。此礼延续至今。
【廉行天下】
1921年,一群怀揣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聚集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十九大后,全体常委再访“红船”,重温“红船精神”,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信行天下】
明代中期,嘉兴发生大旱,桑叶干枯,伤及村民家中的无数蚕宝宝。负责供应桑叶的女子田氏心急火燎,当即携粽子、摇快船赴外地探寻支援。蚕农为纪念田氏,每年端午以食粽子缅怀她。
【义行天下】
明代倭寇来犯嘉兴,将一众女子关在禅寺。晚间,方丈悄悄将贡品之一粽子递进屋,后被倭寇发现绑于石柱烧死,从此石柱永久留下方丈身影。
【智行天下】
清初,钱塘江盐官段终日受大潮侵袭致使民不聊生。乾隆派遣大臣主持“鱼鳞塘”工程巧妙设计永除水患。后人投粽子入海塘以志之。
御庄园粽子品牌故事
陈立惠18193,字庄园, 乳名阿四,“御生圆”京式糕点创始人。籍贵江苏盐域,自小家境贫寒。
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立惠为避灾荒流落至京城,先谋生于一家糕团店,后经乡人引荐,在宫廷御膳房总厨梁忠属下学艺。由于心灵手巧,又经勤学苦练,陈立惠很快掌握了宫廷点心的制作和烹饪技艺,并带了学徒。有一次,手下的一名学徒误将盐当作糖揉进面团,宫内传出要严办肇事者,作为总厨的陈立惠主动担责,毅然辞职离开京城,决心打开“北味南迁”的一-片天地。
光绪三十三年(1907)来到梅里(今王店镇)考察,发现这个弹丸小镇上文人荟萃,民风极好,便决定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事业。当即请刚刚熟悉的朱颂清及姚顺华做中人,欲购置朱彝尊后裔朱颂德名下、清禾坊六号的一亩土地立业。此地位于现曝书亭位置,东至朱竹坨太史祠,西至竹宅,南至书楼,北至姜家弄,风水极好。朱颂清是王店镇上著名的彩灯制作艺人,小名和宝,人称“朱家和叔”,由于他德高望重,又为人和善,便爽快地促成了这桩好事。购置土地事项办妥后,陈立惠立即建造市屋,创办了“御庄园”食品铺,意思是自己字“庄园”,并在宫廷御厨当过差,巧妙结合后倒也十分恰当。“御庄园”除了将粽子、月饼等作为主打产品外,还制作桂花糕、赤豆糕、绿豆糕、麦芽糖糕、白糖油糕、苜蓿糕、如意卷等京式糕点。为了保证品质及树立良好信誉,每一款美食与糕点,陈立惠都坚持亲自选料,每道制作工艺都亲自顾问。听说这个“江北阿四”曾做过宫廷御厨,制作出来的糕点香脆爽口,街坊老少都觉得非常好奇,-一个个前来争相购买,就连驻镇县丞郑祖藩、藏书家忻宝华及先蚕祠的丝业公所办事人员自在庵的拔萃小学堂师生、到古南寺烧香的香客等也纷纷前来品尝“宫廷里的味道”,使得京式糕点生意兴隆,每天供不应求,“御庄园”的名气也逐渐地响亮了起来。
陈立惠出身在家道贫穷的人家,对贫困有着切肤之痛,在这个江南小镇立脚后,他更加体恤穷人,多做善事:民间慈善组织仁济堂建立董事会,他和王店名医余林-起参与;姜家弄有户贫困人家,父母多病,儿子又是残疾,每逢过年过节,他总是送衣送粮地给予帮助;凡见饿死于路旁的穷苦者,他即募制棺木请人掩埋。陈立惠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象镇上的元宵灯会,《梅里志》的刊刻等,捐款最多的总是陈立惠的“御庄园”及许金兰的“许大茂布庄”等有一定实力的私商。正因为事业有成又乐善好施,镇上的百姓都十分信任他,凡街坊龃龉、邻里纠纷等,都要请他出面调停。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赔款后,国库空虚,清政府年年都要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到宣统初,小商小贩已是生存维艰。宣统二年(1910)三月,王店的大小商贩为了生存,推举陈立惠等人去嘉兴县衙请求减免税赋,但未得到回复,是年的四月十五日,终于酿成“王店肉商抗捐罢市、豆腐业罢工,捣毁警局”的群众运动(见《百度百科》),县令张彝即派员镇压。陈立惠得信后自知难以幸免,遂卖掉店铺回到老家盐城避难。后来又在山西、江苏等地继续经营“御庄园”,直至终老。陈立惠在王店虽然不到三年时间,但他的事迹却在王店父老乡亲中口耳相传。
陈立惠去世后,儿子陈可钦在盐城秉承父业,凭着经营“御庄园”富甲一方。到了20世纪70年代,陈立惠之孙陈斯祥从盐城来到嘉兴继续经营。现如今,御庄园第四代掌门人陈克华秉承祖训,发愤创业,成为“御庄园京式糕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他有意沿袭祖业,将御庄园从嘉兴市区搬迁至王店镇,让现在的王店人也能享受到曾经的京式糕点。